
杨健健
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系,教授,博士生导师
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副院长、纪委书记 分管:研究生教学、科研
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委会 副秘书长
应急管理部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 执行副主任
河北省煤矿巷道轨道运输技术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
邮箱:yangjiannedved@163.com 办公地址:机电楼310
电话:010-62339078
研 究 领 域
学科:机器人工程专业
研究方向:矿山机器人、装备智能化、矿山无人驾驶
研 究 概 况
研究项目:
国家级项目:
[1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动态耦合约束下露天矿装运异构多智能体协同优化方法研究,2026-2029;
[2] 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,深部煤炭原位采选充电热气集成化智能开采技术和装备,2025-2029;
[3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,基于平行智能的多任务模态多车高效协同方法,2025-2028;
[4]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智能机器人”重点专项,露天矿机器人化运输多机智能协同装卸技术,2022-2025;
[5] 国家自然基金委,智能掘进复杂系统的掘-支-锚平行控制理论与方法,2022-2024;
[6] 国家自然基金委,煤矿综掘悬臂式掘进机行走、纠偏及截割精准智能测控原理与方法,2019-2023;
省部级项目:
[1] 新疆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,露天矿机器人化穿爆协同与自主运输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,2025-2028;
[2] 教育部产学研基金,面向双向行驶矿车的远程安全防护智驾座舱,2025-2026;
[3] 山西省重大研发计划,综掘面掘进装备精准导控技术,2019-2022;
[4] 内蒙古鄂尔多斯重大攻关项目,基于高光谱煤岩识别技术研究,2019-2024;
科研平台:
[1] 国家级: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创新应用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,执行副主任;
[2] 省级重点:河北省煤矿巷道轨道运输技术重点实验室,副主任;
[3] 新型研发机构: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内蒙古研究院、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江西研究院;
产业转化项目(近5年):
[1] 煤矿轨式辅助运输系统安全性能调控与协调运载技术,2024-2026;
[2] 露天矿无人驾驶运输作业技术规范,2023-2024;
[3] 煤矿多功能模块化智能辅助运输车,2022-2024;
[4] 基于区块链与AI技术的商业用户交易安全技术开发,2024-2025;
[5] 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系列标准,2022-2023;
[6] 大型露天矿智慧体系技术开发与规划,2022-2024;
[7] 煤矿智能掘进远程可视化操控技术与应用,2021-2023;
学术组织兼职:
[1]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委会,副秘书长;
[2] 应急管理部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,执行副主任;
[3] 河北省煤矿巷道轨道运输技术重点实验室,副主任;
[4] 《煤炭学报》第三届、第四届青年编委;
[5] 《煤炭学报》2021第7期“煤矿快速智能掘进理论与技术”专题客座编辑;
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重要报告:
[1] 2023 年第26届世界采矿大会,澳大利亚,布里斯班;
[2] 2025年《煤炭学报》“新锐科学家”成果分享会,北京;
[3] 2023 年第15届平行智能大会,北京;
[4] 2022 年中国自动化学会平行智能专委会,北京。
研 究 成 果
代表性论文(第一/通讯作者):
[1] Autonomous Min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s: Integrating 4D MmwaveRadar for Enhanced Detection of Obstructed Static Objects,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,2024;
[2] Parallel Perception of Autonomous Vehicle in Degraded Coal Mines,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,2024;
[3]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Grounded in the Multi-Modal Fusion and Attention Mechanism,Applied Sciences-Basel,2025;
[4] Parallel Driving in Mining: ACP based Prediction and Tracking of Heavy-duty Vehicle,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,2024;
[5] On Intelligent Mining with Parallel Intelligence,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,2023;
[6] PCViT: A Pre-Convolutional ViT Coal Gangue Identification Method,ENERGIES,2022;
[7] CNN coal and rock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hyperspectral data,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& Technology,2022;
[8] 煤矿掘进机的机器人化研究现状与发展,煤炭学报(2023年 F5000),2020;
[9] 无人矿卡卸载区典型点云缺损模式及修补方法研究,煤炭学报,2025;
[10] 基于平行感知卸载区边缘工程结构规范性检测,煤炭学报,2024;
专利:
[1] 中国发明专利,卸载区边缘工程结构可靠性检测方法、装置、介质、产品(已授权),专利号,ZL202410779092.1,2025年,第1;
[2] 中国发明专利,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煤矸高光谱变图像域数据识别方法(已授权),专利号,ZL202211587979.8,2023年,第1;
[3] 中国发明专利,动态权重分配方法及系统、目标物体的信息获取方法(已授权),专利号,CN202311854830.6,2023年,第1;
[4] 中国发明专利,基于数字孪生六维模型的掘进机位姿估计方法、系统(已授权),专利号,ZL202211583034.9,2023年,第1;
[5] 中国发明专利,一种基于机械臂视觉感知的掘进机位姿检测系统及方法(已授权),专利号,ZL202011081832.2,2023年,第1;
[6] 中国发明专利,掘进机采运协同控制方法、装置、存储介质、程序产品,专利号,CN202410344547.7,2024年,第1;
[7] 中国发明专利,基于平行仿真的露天矿多编组协同智能调度方法及系统,专利号,CN202311817252.9,2023年,第1;
[8] 中国发明专利,VR模拟驾驶的5D展示方法、系统、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,专利号,CN202311830028.3,2023年,第1;
[9] 中国发明专利,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轨道机器人避障控制方法及系统,专利号,CN202311121856.X,2023年,第1;
[10] 中国发明专利,基于描述子特征优化矿山点云临近迭代的配准方法、系统,专利号,CN2022115609873,2022年,第1;
荣 誉 奖 励
个人荣誉:
[1] 2024年,中国煤炭青年科技奖;
[2] 2022年,全国煤矿智能化卓越青年;
[3] 2021年,越崎青年学者;
科研获奖:
[1] 2023年,悬臂式掘进机远程智能感知与截割控制系统,中国煤炭工业协会,科技进步二等奖,省部级,排名第一;
[2] 2023年,传统悬臂式掘进机智能化改造设计构想与实践,中国设备管理学会,煤炭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,省部级,排名第二;
[3] 2023年,复杂作业场景自动驾驶关键技术与重大应用,中国自动化学会,技术发明奖一等奖,省部级,排名第四;
[4] 2023年,露天矿卡平行驾驶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,中国煤炭工业协会,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,省部级,排名第四;
[5] 2023年,5G 智慧矿山无人化运输系统,中国人工智能学会,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特等奖,省部级,排名第四;
[6] 2023年,基于电磁探测的矿用钢丝绳(缆)损伤快速安全监测技术及装备,中国安全生产协会,安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,省部级,排名第四;
[7] 2023年,矿用钢丝绳损伤电磁扫描成像智能安全检测技术及装备研制,中国煤炭工业协会,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,省部级,排名第五;
[8] 2025年,矿用钢丝绳(索)损伤智能机器人化电磁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,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,省部级,排名第四;
[9] 2014年,基于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采煤机状态监测系统,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,省部级,排名第四;
[10] 2015年,基于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采煤机状态监测系统,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,安全生产三等奖,省部级,排名第四;
科 研 方 向
研究方向紧扣国家能源战略,长期致力于智能采掘与无人化运输领域前沿科学研究,具体研究方向聚焦:(1)矿山多智能体系统自主协同决策(机器人多智能体系统模型、博弈优化策略);(2)多传感器融合感知与定位(4D mmWave Radar、Lidar、Radar、Camera、IMU,已发布世界首个露天矿4D毫米波数据集);(3)机器人化重型装备运动与动力学分析(基础理论体系构建、现场试验融合);(4)多机异构精准协同控制(异构机器人执行末端自适应控制与误差消除);(5)深部煤炭盾构机器人集成化关键技术(大重型装备集成化、深部盾构机器人研发);(6)复杂异源干扰下智能底盘稳定控制(无人驾驶车辆底盘自适应控制);(7)数据挖掘与故障特征分析(大数据特征辨识、智慧运维核心算法)。